[佛爷松]

位于光化寺西南侧的古松,高8米、距今约1340年,其树干三人不能环抱,虬枝盘旋,枝繁叶茂,遮地近1亩,整个树冠似双龙腾空,飞舞盘旋,生机勃勃。

[三义柏]

在佛爷松北面有一棵千年古柏,树高20米,主干径粗1.8米,其上分为三枝,径粗皆0.6米以上,故名三义柏。该柏冠形酷似蘑菇云。据传古柏栽于公元805年。相传光化寺附近有一个村庄,住着三户异姓人家。一名钱义,一名李信,一名吴仁户。由于三家是邻居,李信和吴仁把钱都存入了钱义开的钱庄。哪料钱义起了贪念,收敛了钱庄里所有的钱财,不知去向。李信和吴仁到钱家讨钱,却见钱家老小生活凄苦,遂起怜悯之心,往钱家送米送油,钱家老小感动不已。钱义花光银子,只好硬着头皮回家。钱母痛斥钱义,细述原委。钱义听后负荆请罪。李、吴二人见他真心悔改,便原谅了他,并当即摆酒结为兄弟,共植一棵柏树,以示纪念。说来也奇,柏树长成后,分为三枝,中间一枝最高,两侧枝较低,似有兄长之分。

[大悲庵]

位于光化寺东北约200米的山坳中,现仅存残垣断壁。相传此庵始建于魏,庵主体为石砌楼房,上下两层,楼长8米、宽5米,分三间,占地10余亩,偏房众多,错落有致,隐于密林之中,显得格外清雅幽静。

[山高月小刻石]

山高月小刻石位于光化寺景区大悲庵遗址下,刻石高1.4米,宽1米,行楷字体,刻字年代不详。

[大般若经刻石]

位于光化寺南百余米处,为北齐刻石,长2.5米,宽2米,刻石八分书,后书“冠军将军、梁父县令王子椿”等字。东侧书“武平元年,中正胡宾”。据记载全国此类刻石共四处,其中包括泰山经石峪、邹县四山摩崖刻石。现已建石亭保护。

[映佛山波罗蜜经刻石]

 

位于光化寺东800米处,因山岩似众佛诵经,故名映佛山。山巅有映佛岩,高5.5米。刻石高约8米,宽约5米,状如巨佛踞坐。经刻为隶书,分上中下三层,共131个字,字径40厘米。书“般若波罗蜜经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”十七字,下层书般若波罗蜜经,前半尚可读,后多残缺,末书“武平元年僧齐大众造”。其尾复有“维那会游”四字,即《泰山道里记》所谓有四字类押状不可识者。刻石结体端庄,笔法古朴,气韵高逸,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。

[扇子崖]

位于光化寺东3公里,海拔370米,其周围树种为松、柏。因此山形如扇,故名扇子崖。

[周猛洞]

在光化寺东南4公里处,洞口周围巨石林立,洞口朝西南,后因洞口巨石断裂,现洞口半阴半阳,深浅不详。相传明朝时,徂徕山下庄庄村村民周猛,常在此洞躲风避雨。一年逢大旱,周围乡村颗粒无收,百姓背井离乡。周猛劫持税银,解乡邻燃眉之急。官府追捕之,周猛便到此洞内避难。后因此洞深幽,至今无人敢进。

二、历史记载:

 

徂徕山重修古刹光华禅寺碑记

 

闻之三代而上惟恐好名,三代而下惟恐不好名,若是乎。好名难矣而况功德显着而报光自悔不求立名者□□而自然禅师则不然。甲子岁予以避喧谒禅师号无云者于徂徕山东麓光化寺中,师即自然之弟子也。余览其庙宇,至东院见有如来佛殿庙貌辉煌井井有条,题方云康熙二十一年月日立,至今六十余年矣。因欲观碑文所叙述无云师曰无之,盖吾师因寺古有是殿岁久倾圯目睹心伤。募化重修之。妥与德庆师戳力同心而功以成,特有劝勒石者,吾师云吾书吾心,且奚以碑为故。予至今未敢擅勒诸石曰。呜呼!此其所以堪勒诸石也欸者晋祖预贤者也犹上登□山而勒功于二石,一置山顶,一投汉渊,名之难忘如是。夫今师愿自忘其名,兹乃所以令人不可忘欤。且不欲立碑,师之净心也,必欲立碑汝之孝心也并行不悖,其何伤乎?无云师曰:然。遂志于石,俾余为文记之,顾通来无云师修二佛阁已六载,又□□刻石则真其师之弟子也。余感忘名之难而谓□顺师当特书德庆师当附书而于无云师亦欲勒其志于佛阁于石也,既承命又执笔以立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