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农民。在参加徂徕山起义众多的志士中,农民是主体,仅山阳村(今岱岳区良庄镇山阳村)、封家庄(今新泰市楼德镇封家庄)参加的农民就达到100人以上。农民陈善是全部参加起义者中的最年长者(年龄最小的是封虞臣儿子年仅13岁)。曾是军阀张宗昌队伍中的一员。后在程照轩引荐下,参加了革命。起义时陈善连同自己的两个侄子一并参加。

泰城萃英中学学生。中共泰安支部建立后,马守愚、于赞之又在萃英中学成立了中共泰安萃英中学党支部,这也是泰安最早的中共四个支部之一。萃英中学党支部成立后,曾发动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,赴新泰、莱芜传达上级党的指示、转送秘密文件、协助中共泰安支部筹建中共津浦铁路泰安工人支部等工作。许多学生弃笔从戎,冲破重重封锁,从这里勇敢地走上徂徕山,参加革命队伍,成长为抗日骨干和领导干部。

国民党溃兵。首先争取到国民党的五个大兵,分别是李怀英、韩德、徐福礼、刘玉、杨忠。洪涛、武中奇在徂徕山发现了这五个游荡的国民党大兵,通过做工作,讲解抗战形势,说服了他们,最后一块来到徂徕山参加起义。其次,起义之后,四支队驻扎在良庄时,有四十多个国民党溃兵流窜到今天的徂徕镇北望村,也被朱玉干和武中奇争取过来,壮大了当时的武装力量。

当地的有关组织。当时,在徂徕山周围的农民自发组织了一些防范土匪的组织。如红枪会、无极道等,在党组织的积极争取下,也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。

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后,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,还发生了一些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的感人事例。像刘振华等。大汶口镇东大吴村(今属岱岳区)的刘培一、王荣泰、卢继谦、刘锡德、刘振国等5位热血青年,满怀抗日救国热情参加了四支队。参加前,一行5人分别改成了刘振华、王振兴、卢振中、刘振民、刘振国,这样,他们取“振兴中华民国”之意,既表达了誓死抗战的信心和决心,又避免家人受牵连。

(六)徂徕山起义的重要地位

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,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,创建了两支革命党队伍,随后,还召开了南上庄会议,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,无论是在中共党史还是军史上,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。

一是为山东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经验。抗战爆发后,山东省委为指导全省的抗日斗争,从战争中摸索出一条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路子,便直接领导了这次武装起义,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。他既揭开了山东党组织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,也为今后陆续发动的鲁东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、鲁南区抗日武装起义和湖(微山湖)西地区抗日武装起义等影响较大的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二是为创建山东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、泰西起义,不但建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、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两支革命队伍,成为山东抗战的重要军事力量,还为坚持当时及此后泰安地区以至鲁中、鲁中南、鲁西广大地区的抗日战争,创造了重要条件;为建立鲁中抗日根据地以及鲁南、滨海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,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三是南上庄会议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。通过南上庄会议制定的《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》,得到了在延安中央的肯定,毛泽东、刘少奇还批示回复:战略计划尚妥,照此去做。这无疑肯定了南上庄会议取得的成果,更重要的是以此计划确立的创建山东各根据地的计划,那就是创立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;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,开创清河地区平原游击根据地;向南开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;向北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;在津浦铁路以西,创立以梁山泊和微山湖两块抗日根据地;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。

四是促进了泰安党组织的发展壮大。泰安地区这一阶段的抗日斗争,是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。省委在领导抗日斗争的过程中,依靠了泰安党的工作基础和较好的群众关系,因为当时泰安党组织不但发展早,跟其他地区比力量还相对较强,这是成功的重要条件。这两个条件有机结合,使泰安地区的抗战形势迅猛发展。

二、 徂徕山起义遗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