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有古树名木18195株,隶属27科45种,其中一级古树名木(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)1821株,二级古树名木16374株,列入遗产名录的有24株,已经命名的古树(或古树群)有60余处,它们是泰山历史发展的见证,泰山的活文物,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。为了使泰山古树从静态植被变为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观,泰山古树结合历史文化、自然风貌赋予了相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,从而凝重了泰山的古老历史文化,强化美化了泰山自然审美价值。
一、泰山古树名木资源形成历史
泰山由于历代至高无上的帝王在这里封禅祭祀,被拔到无以复加的高位,故有五岳之尊的称号,在古代其主要建筑和管理都具有皇家旨意。山岳地方官员均以管理泰山为主要任务而专设。泰山一直是具有国家性质的山岳,作为祭祀既是国家最崇高的祭坛又作为风景区是国家(皇家)的园林,因而历代均重视对泰山林木的保护。
秦始皇登封泰山时,见山中花草很少,曾下令“勿伐草木”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封禅泰山,礼毕降旨“近山十里禁止樵采“。后晋天福三年(公元937)“断岳镇樵苏”。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《公元1008年》诏“泰山四面七里并社首,徂徕俱禁樵采”。登山道中“树当道者令勿伐”。金代章宗时“山东多盗,’潜匿泰山岩穴间、按察司请砍除林木,统军使日: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,国家虽不行其事,山亦不可赭也,议遂寝”,泰山树木免遭于难。
元代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92年)泰安州县下令禁止污染王母池的水源,规定违者打板八十。并将此禁约刻在石头上,以承永戒。水源的污染对树木生长不利,也是治理自然环境一大关键。可以说,国家政府颁布禁令的决策,对泰山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流传起着重要作用。
在岱庙汉柏院内有一株汉柏叫“赤眉斧痕”,相传西汉末年赤眉军驻扎于泰山,士兵举斧砍向岱庙内古树,柏树竟流出血来,这使赤眉军大为恐惧,停止砍伐,但斧痕保留至今,历经2100余年,此树仍生长旺盛,青翠欲滴,这一传说世代相传教育着后代保护好古树,如今岱庙内仍保留着5株汉柏,成为泰山最古老的树木。
泰山有关古树名木的传说还很多,许多树木都被赋予了神化色彩,如孤衷柏、宁死不屈、三义柏、姊妹松等,成为泰山活文物,丰富了文化内涵。
二、泰山古树名木分布区
泰山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区有:
岱庙古树群,有 300a以上的侧柏212株,此外还有银杏、桧柏等古树名木,是泰山主要的景区。
普照寺古树群,有 200a以上的古树名木212株,其中有1500a以上高龄的六朝松,是泰山主要景区之一。
泰山中路,系登山古道,古树名木繁多,著名的有“汉柏第一”、“三义柏、卧龙槐,五大夫松、望人松”等,尤其集中分布在柏洞、对松山两处在柏洞,长达2000m以上的盘道两侧生长有200a树龄的古柏342株;对松山双峰对峙,有古松千余株,苍翠袭郁,尉为奇观。
后石坞古树群,主要是古油松和桧柏等。
灵岩寺古树群,主要是古银杏、青檀等。
正因为泰山的树木古远,也就自然流传下了许多出类拔萃者,它们或以其龙钟苍翠的风貌、生意盎然的态势而闻名,如“望人松”、“六朝松”、“华盖松”、“卧龙愧”、“摩顶松”、“姐妹松”、“卧虎松”等;或者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、重要事件相联系而吸引人的注意,如“五大夫松”(秦始皇登封泰山避雨于此,后受封)、“汉柏”(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所植)、“独立大夫”、“唐槐”等。这些古树名木源于自然,历经沧桑,烘托着泰山古老雄伟的形象。
泰山古树以它古朴典雅的身姿,神奇缥缈的传说被列入泰山奇景之中,如岱庙的汉柏,有文可考,乃系汉武帝刘彻所植,距今已有2100余年;普照寺的六朝松距今已有1500余载;灵岩寺的千岁檀为宋朝遗植;斗母宫门前的“卧龙槐”距今已有500余年,壶天阁下相传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所植的4棵古槐计有一千数百年的历史;王母池的腊梅,红门宫的牡丹,孔子登临处石坊上的紫藤,以及关帝庙的凌霄等都有上百年的高龄。另外,表现古树群体美的有歇马崖以北,盘道两旁,400多株树龄在300多年的侧柏构成的“柏洞”;南天门下对松山上500多株古松,据考证,树龄均在500年以上。